期刊简介

               本刊以弘扬中西医学术、贴近临床、注重实用、鼓励创新、中西并重为宗旨,及时反映中西医的临床及科研成果,力求办成特色鲜明的广大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以及中药人员所喜爱的专业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出版部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40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6-1251/R

邮发代号: 44-12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1

出版地区 江西

出版地区 江西

订购价格 24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 杂志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江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 国际刊号:1671-4040
  • 国内刊号:36-125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2018年第7期文章
  • PDCA循环法在中药房管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中药房采取PDCA循环法管理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采取PDCA循环法发放的114张中药饮片处方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月采取常规管理法发放的106张中药饮片处方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审核正确率、调配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核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房采取PD......

    作者:何杜朋 刊期: 2018- 07

  • 车前子资源调查及外观品质评价研究

    目的:了解车前子的资源分布情况、产销情况、品质情况和药材外观形状,以期较全面揭示车前子商品的形成和流通现状,为制定符合流通规律的车前子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对车前子在专业中药材市场和产地的流通及品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车前子的产地以江西为主,主产于江西泰和、新干和修水等县市,四川广汉、黑龙江五常和绥化海伦亦有栽培;市场所售车前子均为生品,其颜色有黑色、黑褐色、棕褐色......

    作者:姚闽;熊江红;李超;詹志来;白吉庆 刊期: 2018- 07

  • 车前三个不同部位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及其黄嘌呤氧化酶体外抑制作用比较

    目的:比较车前三个不同部位中3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及其水提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对车前草、车前子和车前取车前子后废弃植株中的大车前苷、毛蕊花糖苷和京尼平苷酸含量进行测定;同时以别嘌醇为阳性对照,测定该三个不同部位的水提物与含有黄嘌呤的反应体系反应完全后的尿酸生成量变化.结果:车前三个不同部位的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车前子药材收集后的车前废弃植株供试品......

    作者:李晶;刘雯;陈超;虞金宝 刊期: 2018- 07

  • 外敷止痛散治疗PTED术后残余腰背痛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探究止痛散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PTED)术后残余腰背痛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PTED术后出现残余腰背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卧床及用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院内制剂止痛散外敷,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优于对照组(76%),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ODI......

    作者:贾海光;侯德才 刊期: 2018- 07

  • 皂荚子的医史文献研究及临床应用举例

    目的:系统全面认识皂荚子,以增强临床对皂荚子的正确认识.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历代医家对皂荚子的论述,分类归纳古人对皂荚子的认识,收集笔者老师张政杰的临床医案,分析总结出皂荚子的临床应用适应证.结果:通过文献整理研究发现,皂荚子确有很好的散痰结作用,痰湿日久而化浊则非皂荚子不能打散,非其它化痰药可以代替,笔者跟师临床中,常用皂荚子于方中以攻痰浊,均能收到预期的临床效果.结论:皂荚子具有很好的散痰结......

    作者:李水林;张政杰 刊期: 2018- 07

  • 张仲景治阳三十六法钩玄之二

    3清阳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1].”将阴阳上升到道、纲领、所在、由生、由来的高度,治病必须考虑的本源,这是一个至高至尊的地位,作为后学者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忽略或浅尝辄止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1].”无形的充满活力又具有濡养温煦动能十足阳气......

    作者:林家坤 刊期: 2018- 07